原標題:跨過焦慮這道“心坎”
謝顧問:
去年下半年,我入伍來到軍營,已經逐漸適應了部隊緊張、嚴格的日常訓練和管理。但最近一段時間,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壓力時常讓我覺得焦慮,有時還會出現失眠的癥狀,導致白天工作、訓練時沒有精神,陷入一種不良循環。請問我該怎么辦?
某部戰士 小 黃
小黃戰友:
你好!焦慮是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。在壓力大、節奏快的生活環境下,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情緒。如果精神長期處于緊繃狀態,內心的壓力得不到有效釋放,就會引起緊張、煩躁等情緒波動,進而產生過度焦慮,甚至出現失眠癥狀。
軍事職業的特殊性,決定了很多崗位具有一般行業無法比擬的高風險性,同時,軍人還要面對來自家庭及社會的諸多壓力。雖然適度的焦慮有一定積極作用,可以促人努力成長,但如果焦慮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緩解,就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身心健康,造成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,甚至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。
每個人對焦慮的認知和調節能力是有差異的。同樣的問題,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待,會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和情感體驗,從而出現不同的心理反應。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:人如果有合情合理的生活態度,就基本上不會產生情緒困擾。所以,要想跨過焦慮這道“心坎”,首先要保持樂觀、豁達、穩定的心態,無論是在人生大事還是生活瑣事中,遭受挫折時都應盡力保持情緒開朗,在清醒的認知中重新審視目標,尋找正確的應對方法,把困難“化整為零”,學會用“我可以做到”“別擔心”等積極的自我暗示激勵自己。
善于“斷舍離”。焦慮的產生多源于兩個“雜”,一個是外在的“雜草”,另一個是心中的“雜念”。“雜草”指生活環境,“雜念”指內心的欲望。“欲多則心散,心散則志衰,志衰則思不達”,生活需要“斷舍離”,人生也一樣。戰友們應正確審視自己,舍棄不當的欲望,不為物欲蒙蔽心靈;丟棄不良的愛好,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;放棄無益的社交,純正自己的朋友圈;摒棄無用的信息,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。
適度鍛煉,強健身心。從事喜歡的運動項目時,人們會專注于當前的動作和體能的提升,在注意力的轉移中無暇焦慮,同時還可以產生“快樂因子”多巴胺,讓人心情舒暢。此外,運動還是一個有計劃地設定和實現目標的過程,運動過程中養成的自律和專注,可以影響人們在面對其他事情時的處理方式。
學會傾訴。從心理學角度看,情緒低落時,找到合理的宣泄渠道是最有效的改善方法,把內心的壓抑、不滿和隱痛釋放出來,從而達到心理平衡。傾訴就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式,可以向干部骨干匯報想法,也可以找親友、戰友聊一聊,在“說說心里話”中尋求他們的支持和理解,獲得有益的指導,及時將消極情緒釋放出來。還可以拿出紙和筆,把憂慮的問題和想干的事情一一寫下來,清晰地整理所思所想,從而有的放矢地尋求解決辦法,也能有效緩解焦慮情緒。
(執筆:61035部隊政治教導員 劉 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