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營長陳松——兩棲精兵敢打必勝
陳松近照。 張永進攝
盛夏,某海域風急浪涌。晨光熹微,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一場兩棲合成營突擊演練拉開帷幕。接到指令后,兩棲裝甲突擊群駛出登陸艦展開編波航渡,在行進間變換戰斗隊形,向岸灘一線發起沖擊。
“海上通路遭‘敵’火力封鎖”“岸灘發現反登陸障礙”……面對特情,左翼突擊群指揮員、營長陳松研判態勢后迅速定下戰斗決心。在火力支援下,兩棲裝甲突擊群對“敵”目標實施摧毀,工兵分隊火速前出掃殘破障,登陸兵力梯次推進,成功控制灘頭要地。
作為兩棲合成營營長,從密林到山地、從浪尖到灘涂,陳松始終保持沖鋒在前的姿態,把自己磨礪成強軍勝戰的“兩棲刀鋒”,把營隊鍛造為敢打必勝的“尖刀鐵拳”。
5年前,被正式任命為合成營營長的陳松,真實觸摸到陸軍轉型的脈動。
起初,面對全營裝步、坦克、通信、偵察、工兵等10余個兵種,數十種武器裝備,近百個不同專業崗位,不少官兵深感“本領恐慌”。“要想讓官兵快起來,自己得先跑起來。”曾在7個不同崗位摔打磨礪的陳松,以“歸零”心態,帶頭學習新裝備新知識。
訓練中,他帶頭駕戰車下海、進行海上實彈射擊、上艦指揮裝卸載,僅用1年多時間就熟練掌握18個專業和12種武器裝備運用。在沒有教材資料、沒有經驗借鑒的情況下,陳松帶著專業骨干,依托訓練大綱編寫了多個專業教案。在他的帶領下,營隊戰斗力穩步提升。
“軍人的狀態,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!”這是陳松的格言。
新裝實訓,只爭朝夕。去年某裝備剛列裝,陳松即帶領官兵奔赴野外開展新裝備實車駕駛訓練,1個月后便組織新裝備實彈射擊。首次進行新裝備海上全浮裝載訓練時,海上風高浪急,部分新訓駕駛員心里沒底。有官兵建議,只讓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參訓,或改天再組織訓練。陳松力排眾議:“平靜的海面練不出勇敢的水手。”最終,新訓駕駛員在復雜海況下全部順利完成上下登陸艦(艇)模擬演練。
5年營長崗位的探索實踐讓陳松深切感到,現代戰爭是系統與系統、體系與體系的對抗,唯有融入體系練強協同、環環相扣攥指成拳,才能在未來戰場上贏得先機。為把各作戰要素緊緊“網”在一起,陳松推動搭建完善情報鏈、指控鏈、打擊鏈、保障鏈,實現指揮模式由直線向網狀轉變。
聯合演習中,陳松打破以往層層攻堅的套路,采取新型編組模式,在海空火力掩護下,帶領官兵精準破障,快速貫通水際岸灘通路;紅藍對抗中,陳松活用戰術,對岸灘一線及各通路地形進行綜合分析研判,靈活指揮藍方裝甲車前出……
前不久,陳松再次受領參與無人平臺作戰運用試驗攻關任務。他帶領官兵克服諸多難題,探索多項實戰招法,申報相關專利6項,有效提升了合成營無人平臺跨海偵察、無人破障的實戰能力。(■ 賴文湧 李倩 特約通訊員 王路加)